农业会展5A级品牌展览会     商务部内贸领域引导支持展览会

展商入口 联系组委会

畜牧业数智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功能及贡献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访谈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作者: 陈连颐    日期: 2021-05-19

中禽传媒采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

 

时代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数字经济浪潮迎面袭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愿意不愿意,这些都已无关紧要,数字时代就在那里,你只能适应它而改变不了它。在一个万物皆数、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需要数智产业,振兴的畜牧业可堪乡村振兴大任。畜牧业数智化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的定位如何,能作出多大的贡献?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先生。

 

一、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农牧养殖行业而言,如何抓住新时代战略机遇,努力发挥自身特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刘强德: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畜牧业发展在“双循环”战略格局下正面临新的形势,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转型升级,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到精细、由低效向高效的高质量发展。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有中台思想,就是以聚合、高效、共享、赋能去构建全新的农牧业平台。

 
目前畜牧业到了新的转型升级的节点,从散养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再到智能化、信息化(量变到质变)。从经营角度讲,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是大势所趋;从生产角度讲,科学养殖是必然,减少饲料浪费,增加转换效率,从而让有限的畜禽生产更多的肉蛋奶;从效能角度讲,畜牧业全链条的智能化、数据化,从面向群体的粗放式管理转为面向个体的精细化、及时化管理;从消费角度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机遇,消费健康关注提升的新机遇(健康特色的肉蛋奶);从营销角度讲,传统的大众消费转向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战略。以上种种,都不是我们养殖业必须走一条新型的高质量发展的并且以数智化为最大特征表现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对中国农牧行业企业而言,数智化既是全新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怎样客观辩证认识畜牧业的数智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品牌强盛是产业兴旺的抓手,数智赋能是品牌建设的抓手。
对中国农业企业而言,数智化既是全新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更给我们农业企业家带来新一轮的焦虑与压力。企业家过去的焦虑和压力主要来自经济下行及国际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与不可预测,但从去年至今,企业家又增添了两大新焦虑。一个是从去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的突然失速,工作与生活场景的停摆,许多企业家面临企业揭不开锅、现金流短缺的焦虑;另一个是疫情加速了对大数据的认知,催生了数字化的加速应用,企业家普遍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但要不要快速跟进,怎样跟进,如何转型,如何投入,投入多少,许多企业家心里没底。
 
首先,我们要明确数智化是一种技术与工具的应用,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数智化是一个新时代,是大势所趋,未来的企业就是数智化的企业,企业就必须快速跟进,尽早布局并有所作为。
我们不能仅仅将数字化与智能化当成是一种技术或者工具的应用,它代表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是适应现代海量的、碎片化、实时性、多场景客户需求的价值创造与获取方式的革命,是农牧生产与品质生活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组织方式,甚至是新的生活方式。它关乎国运,关乎民族复兴,关乎产业的重构与升级,关乎中国农牧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三、什么是智能畜牧?智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痛点和目标是什么?
所谓智能畜牧,是将畜牧生产过程中的饲喂、环控、穿戴、监测、称重等人为操作,用一系列相应的自动化硬件设备来替代,之后通过动物信息传感器、设施设备传感器、环境系数传感器等传感器持续采集数据并上传到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存储、监测和智能分析,逐渐形成产业互联网系统(AIoT),以指导生产,提高效能。
 
2018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是智能畜牧的元年,国内智能设备或系统生产企业和平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头,预示着国内畜牧业智能时代的正式开启。2019年非洲猪瘟在养猪业的爆发,猪场要尽量减少人猪接触,加强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在这种需求上,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养猪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进一步加快了养猪业智能化发展进程。2020年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叠加,对农业全产业链构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论证了智能化、无人化是未来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们畜牧业信息化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信息化的硬件设施薄弱,信息自动获取、共享程度低;信息融合、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信息利用率不高;动物生长机制与多元信息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够透彻;个人经验依赖度高,缺乏智能化养殖装备、智慧化生产设施;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和动物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大量依赖人工观测、录入的环节,还无法做到自动监测;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缺少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物联网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多元异构数据(视频数据、养殖数据、繁殖数据、饲喂数据),数据分析、利用程度低等。
 
四、如何推进畜牧行业的数智化进程?
我认为,智能畜牧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反控制能力,实现了从面向群体的粗放式管理到面向个体的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这是智能养殖的核心优势。二是数据的集成和数据的决策。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算法模型,利用数据进行透明化、科学化的决策。这是智能养殖需要突破,也是未来畜牧业智能化发展的更重要的需求。借助ABCDER(AIot、Blockchain、Cloud、Data、Edge、AR\VR)等技术手段,自动采集整合牧场全流程环节各项数据,从而实现集团中心、基础数据管理、猪只系谱档案、猪只生产档案、精准饲喂、健康监测、繁殖管理、物资管理、自动称重分群、防疫诊疗、环境控制、智能提醒、统计与分析、销售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功能,对牧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运营及事件预警。在这过程中,机器自我学习是突破点:一是智能畜牧是要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能够按照不同的场景进行自主计算、并实现自主精准的决策和互动,最终达到智能化、无人化操作;二是构建精细化养殖模型,如精准饲喂模型、动物发情监测模型、疾病预警模型、环境控制模型等,修正人的经验,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如何推进畜牧行业的数智化进程呢?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智能解决方案的落地和成本,二是要在行业内树立标杆示范,并加强科普,三是聚合科研院校等资源,开展新型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工作,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促动数智化升级,比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的“加快数字化发展”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倡导的“新基建项目”。
 
新基建项目,面向现代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数据的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安全等各环节运行,并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结合,为新技术新模式深度融合与系统创新创造了条件,带动社会经济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和高质量发展。发展新基建是国家推进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预计2020年数字新基建将拉动投资规模约3000亿元。畜牧行业的企业,包括协会,应积极融入并利用新基建项目,推进产业数智化。
 
在后期,当畜牧行业数智化系统成熟之后,智能畜牧、大数据、保险业、生物资产证券化、金融贷款衍生其他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管理等也会相继出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全面促进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而畜牧品牌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智能畜牧提高产业效能,品牌战略提升农业价值。在数智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怎样加强品牌战略以提升产业效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而畜牧品牌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智能化、数字化解决行业的两个核心痛点:一是效率提升,包括基于大数据提升的ERP、精准化管理、数智科学决策、客户精准画像等;二是对品牌战略的意义,包括基于数字化进程形成的智能溯源,并由此衍生的新的商业模式,由传统的B2B,B2C,转为C2F(消费者反向定制)。
 
当下我们农牧行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环保、疾病、人工成本、市场溢价、土地效率、消费信任危机、预判、数据、精准服务等;但同时也迎来极好的机遇,如消费升级、关注健康、溢价买单、渠道多样、IoT(Internet of Things)、5G等等。我们农牧人要积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做好企业的战略新谋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农牧企业家来讲,这个“器”就是品牌思维与战略。企业家与企业家最大的区别,是认知的区别,这是最底层的商业逻辑,认知的改变,将重构和再造商业结构。所以我们的农牧企业家一定要做好品牌战略谋划,“勿以战术上的勤快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的确,新型农牧业主体需要懂得品牌的规律,洞悉消费的升级需求,认清自己产品的优势,谋划好我们的农业品牌新战略。优秀的品牌,就是在同行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农产品品牌,有着清晰印记符号和特点,而我觉得,最核心的策划是做好消费群体定位及产品细分,“抢占消费者心智”。比如,在产品的选择上,要聚焦拳头产品,要确立战略大单品或明星产品;在产品的根基上,要为品牌找文化、找魂;在产品的独特上,要再造新品类,寻求差异化;在产品的营销上,要创新营销模式,要学会善用仪式营销和社群营销等模式,等等。我觉得,解决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是农牧品牌的王者之道。
 
企业的产品很优秀,传播也很努力,但如何解决消费者信任危机?我们都想到了追溯体系。区别于传统的追溯体系,农牧企业更应该建立基于大数据、以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为支撑的智能溯源体系。提起区块链,大家都会了解它的技术特点:去中心化,多点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等。智能溯源体系就是区块链思维加上防伪保真技术。以前商品从出厂到消费者中间环节信息不透明,无法追溯来源,智能溯源体系实现多方共同记录溯源信息,消费者可查询验真;以前商品供应链过程信息存在被篡改、被伪造的风险,智能溯源体系保证溯源信息一旦记录后无法删除、不可篡改;以前发生商品质量或安全问题时难以回溯和追责,智能溯源体系在保证商业隐私的同时,支持全流程交易历史记录的审计、回溯。
 
智能溯源体系应用价值,从消费端上看:区块链溯源;一物一码,保真防伪;技术保障、质量第三方监管(如中检);C2F,个性化定制,衍生新的商业模式。从企业管理上看:ERP管理,区块链管理帮助提升供应链效率,在供应链各关节流通,实现各环节数据的自动获取及统一管理,高效打通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屏障;渠道商管理;客户画像管理及大数据;个性化定制,精准升级。
 
六、产业数据化、数据产业化为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利用数据方面,农牧行业怎样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农业试点。
数据是对过去和现在的纪录,数据更是对未来的研判。未来的时代是属于数字化的,我们农牧企业要顺应大势,加大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投入,用数字化倒逼技术管理的提升,因为它是未来企业的必然选择,数字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核心战略,海量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企业的新核心能力。
 
数据是最终驱动力。围绕环境、饲喂、疫病、行为分析、育种、废弃物处理等核心业务,实现数据之间互联互通、共享共建,解决畜禽养殖需求,提高动物福利。算法模型日益优化,技术壁垒最终会大幅降低,真正的痛点在数据量。未来掌握更多数据的企业或平台在行业内将更有话语权。
    
我们农牧企业家,从不缺乏危机的洗礼,我们农牧企业家,总会将一场危机,化作转型升级的动力。经典的商业模式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创新的商业模式是:激发客户的欲望;未来很远,我们的目光更远。

 

刘强德副秘书长带畜博会媒体采访团走访设备企业

中国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12号阳光大厦306室 邮编:100044 电话: 010-88388699 传真:010-83888797

设计、程序: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