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可说是妇孺皆之,庖丁宰牛神乎其技,得益于他对牛的结构、纹理烂熟于心。而在 2006中国畜牧业交易会上记者看到,如今牛肉精细的分割技术已让当年“庖丁”的神技黯然失色:通过分割、分级,一头肉牛卖出了十头牛的价钱,养牛的经济效益也自然翻了几倍。
在大连雪龙集团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一头牛可分割出70多个产品(包括40多块牛肉产品和20多个牛尾、内脏等副产品),每种肉块又分出5个级别,这样以来,牛肉的档次和价值就能提高近10倍,比如分割出的一级“眼肉”,一小盘(约六七片)在饭店能卖出约300元的天价。通过电脑、挂图和现场的“极品牛肉”展示,雪龙集团副总经理孙德山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牛肉分割、分级技术。
为了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大连雪龙集团除引进日本和牛冻精改良当地肉牛,进行科学饲养外,还跟日本合资成立了大连兼松雪龙食品有限公司,他们的牛就采用了日本和牛的分级方法:在牛胴体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把食用价值和品质相同的肉块(单独或一并)分割出来,低温排酸,并对每种牛肉评定不同等级,再经过精细处理销售,并将研制的针对不同部位牛肉的食用方法出示给消费者,从而提高了分割肉块的档次和价值(见图)。分割出的西冷、牛柳、眼肉为牛身上品质最好的肉块,售价每公斤在800元左右,而牛领、会扒等部位也不便宜,整体算来,一头牛的效益提高了好几倍。
牛肉的口感因部位有很大差异,一般脊椎周围、后肢基部和前肢基部的食用价值最高,价钱也最贵,属于牛肉的高档部位,而肉牛产品中60%左右的收人来自于高档优质牛肉。依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割出档次不同的牛肉,将大大提高牛肉的价值。
遗憾的是,“养牛利薄,宰牛靠量”依然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整体写照。肉牛业整体效益不高,除了品种等因素外,屠宰加工企业对牛肉分割粗放、分级不细也是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肉牛屠宰加工市场较混乱,大部分肉牛仍在农村的小作坊进行屠宰加工,大型的屠宰加工企业较少,基本还不重视牛肉的精细分割,萝卜青菜一起卖,牛肉的增值很少,屠宰加工企业效益不高。试想,肉牛的屠宰加工企业无利可图,养牛户又怎么能挣到钱?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各品种胴体分级标准,屠宰加工企业通过提高分割加工的技术,向牛肉增值要效益,反过来又能提高肉牛的收购价格,既增加了效益,又可提高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保证了品质较为稳定的牛源。而且,屠宰厂家明确了肉牛胴体品质和分级,又可反过来指导养牛户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从而实现养殖到餐桌整个链条的紧密连接,在根本上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