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企业搜索:
 

中国鲁西黄牛

一、历史悠久,文化渊源
    追溯我国养牛业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养牛主要供作食用,随着经济发展,文明传承,进入氏族社会黄帝时代,史书已有牛拉车的记载;而《论语》中的“犁牛”之词,以及《国语》中的“畎亩之勤”和《左传》中的“牵牛以蹊”的记载则有力说明了春秋时代存在牛耕的事实。同时,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使的牛成为农耕地区的主要役畜,这也就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随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牛一直是不可缺少的农业生产工具。尘封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中,社会、经济、文明潜息默移,千百年来,我国各地牛群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和类群。鲁西黄牛便是我国著名的优秀黄牛品种之一。
     鲁西黄牛的祖先是形成于中亚的亚洲原牛,并受到瘤牛影响。据记载, 3000 年前周成王时期曾由西亚阿拉伯一带向黄河一带输入过瘤牛。 2000 多年前,东汉顺帝时大秦国进贡过肩峰牛,即瘤牛。郭璞著的《尔雅注释》说:肩峰牛并非黄河附近当地之牛。唐代明熙之牛中也有瘤牛,并有原牛和瘤牛的杂种牛,说明古时黄河下游原牛和瘤牛并存,鲁西黄牛就是他们的后代。据考古证明,在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中,牛在当地早已成为家畜,在当地汉代出土石刻中,牛已具有现代鲁西牛之雏形。而卫国宁戚的相牛经中对牛所定的标准接近于原牛与瘤牛的杂交牛,可能认为这种牛优良,较当地役用能力强。古书上说,输入瘤牛是为了“性能克服疲乏,步行快活,一日千里。”卫国是现在山东河南的交界处,包括鲁西,说明鲁西自古就是优良黄牛产地。
     翻阅历史,步入当今,鲁西黄牛,群众俗称为“鲁西南大黄牛”,是我国中原黄牛四大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济宁两地区境内,即北至黄河故道,东至运河两岸的三角地带。其中以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巨野、和济宁地区的梁山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聊城地区南部和泰安地区西南部。这个地区之所以能够培育出闻名的黄牛良种,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经济和地理条件。流经此地的黄河、大运河和位于侧畔的南西湖,日夜滋润着沿岸平展的土地,出产各类谷物、豆类和经济作物,丰富的饲料资源是育成良种黄牛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一地区土质粘滞,耕作费力,且地域辽阔,农活多,只有体大力强的役畜才能胜任。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选择、繁殖和培育优秀黄牛品种上耗费了时间,倾注了心血,这是育成良种黄牛的先决条件。总之,鲁西黄牛的育成,是当地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二、体型外貌, 生产性能
     1 .外貌体型
     鲁西黄牛色呈棕红或浅黄,绝大多数具有“三粉”特征,即眼圈、嘴圈、腹下部到四肢内侧毛色较浅; 体区结构匀称,细致紧凑, 筋腱明显,颈下垂皮比较发达, 皮肤干燥富有弹性,性情温顺。 公牛头形短而宽,多呈平面,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开阔, 前驱发达,肉垂明显,中躯背腰平直,肋骨拱圆开张;后躯发育稍差,肌肉欠丰满;母 牛头较长而清秀,口形方大,颈部较长,背腰平直, 肢势端正, 眼大明亮有神,蹄形为木碗蹄,个别呈剪刀蹄, 母牛前躯较窄,后躯发育较好。
     鲁西黄牛根据体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型,即高辕牛,抓地虎和中间型。高辕牛个体高大,体躯较短,四肢显长,侧视近似下方形,行走迅速,步幅较大,适宜驾车运输,抓地虎个体较矮,体躯粗而长,四肢粗短,侧视似长方形,速度较慢,挽力和持久均高于高辕牛,适宜农田耕作,中间型介于高辕牛和抓地虎之间,目前这种类型占鲁西黄牛的 44% 左右。无论那种类型的鲁西黄牛都性情温驯,好管理,易调教,便于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
     2 .体尺体重
     国家高技术“ 863 ”计划优质鲁西黄牛肉用新品系选育项目实施以来, 2003-2005 年间,对菏泽地区的鄄城县、郓城县、巨野县和牡丹区以及济宁地区梁山县的鲁西黄牛体尺体重进行测量。鲁西牛公牛 6 月龄、周岁 2 两岁、三岁及成年体重分别为 175kg 、 320kg 、 450kg 、 520 kg 、 600kg ;母牛体尺体重见下表。

鲁西黄牛母牛体尺体重表

年龄

体重

体高

体长

胸围

管围

腹围

1

272.25±54.98

121.97±6.95

130.29±8.99

151.48±11.42

15.13±1.19

171.69±14.11

2

381.14±77.49

131.61±7.26

143.22±9.52

170.94±12.42

16.55±1.27

197.85±17.19

3

403.42±72.79

133.61±6.28

146.29±9.25

174.07±14.38

16.95±1.29

204.73±14.45

4

417.64±53.19

133.73±5.65

147.77±7.75

176.84±8.50

16.96±0.96

207.22±17.75

5

428.16±62.00

134.74±5.98

148.63±7.54

178.39±10.18

17.03±0.95

210.95±14.23

>=6

421.08±58.01

133.62±5.34

147.29±7.27

177.91±9.33

16.97±0.77

211.04±18.49

    3 .产肉性能
     鲁西黄牛产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产肉率较高,而且肌纤维细,脂肪分布均匀,育肥后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 有 “ 五花三层 ” 之称。肉色鲜艳、肉质细嫩,味美且营养丰富。 育肥牛屠宰率为 50%-55% ,净肉率 为 48%-50% ,眼肌面积为 65 -80cm 2 。高档肉块如西冷、牛柳、眼肉的嫩度剪切力值指标 ≤ 5.6kg /cm 2 ,高档肉量占牛胴体总产肉量的 8.0 %以上。优质肉占胴体总产肉量的 50 %以上。
     4 .繁殖性能
     鲁西黄牛以舍饲为主,耐粗饲,繁殖能力较强。母牛性成熟较早,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 10—12 月龄便开始发情,发情周期平均持续为两三天,发情开始后的 21—30 小时内配种受胎率较高。母牛初配年龄为 1.5—2 岁,终生可产牛犊 7—8 头,最多可达 15 头。一般多集中在麦收前配种,早春产犊;或秋季配种,夏末产犊。公牛性成熟较晚,一般两岁以后开始配种,性机能最旺盛的年龄在 5 岁以前。
     三.承前继后,前程似锦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鲁西黄牛的选育工作。省、(地)市逐步建立健全了繁育体系,积极推广了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配种技术,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鲁西黄牛的发展。 但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市场需求,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鲁西黄牛作为役肉兼用品种来说,与国外优良肉用品种相比,中国地方黄牛日增重慢,体型以及育肥终体重小的缺点,不能适于当时市场需求。所以,一味追求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目标便成了中国黄牛品种发展的制约,于是引种和对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杂交盲目发展壮大,加上我国当时畜牧业发展滞后,育种技术落后,国家宏观调控没有到位。另一方面,虽然说鲁西人民养好牛的传统习惯由来已久,俗话中的“宁不养牛,也不养孬牛”至今传之,但机械化生产强度还是对鲁西黄牛役用方面冲击很大,再加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使得纯种黄牛数量骤减,在这种背景下保种显得尤为重要,而育种也仅仅停留在改良杂交的水平。所以近些年来,鲁西黄牛遗传进展较小,不甚理想。
     然而,随着国家对中国良种的重视,鲁西黄牛在育种中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立项国家高技术“ 863 ”计划优质鲁西黄牛肉用新品系培育项目成功实施,使鲁西黄牛选育工作步入快车道。该项目以常规育种为基础,超声波活体测膘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依托三位一体的肉牛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利用人工授精、胚胎分割、胚胎移植等技术和 BLUP 育种值同分子标记选择 (MAS) 共轭选种联合技术,建立肉用性能指数( BPI )理论和方法,并将 BPI 作为重要选种指标(之一),应用在黄牛肉用新品系选育进程方面,同时制定了鲁西黄牛地方标准,并研究制订了包括育种、繁殖、饲养与饲料和卫生防疫四大部分的鲁西黄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全新的培育鲁西黄牛肉用新品系,为鲁西黄牛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同时也为鲁西黄牛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要生产高档优质的牛肉,就必须要有好的优良肉牛品种。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导致我国的牛肉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规格难整齐,影响产业化程度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但是 鲁西黄牛性情温驯且体型结构良好,侧望近似长方形,骨骼系肌肉发达,肉质细嫩鲜美,容易肥育,屠宰率高,故有“菜牛”之誉。而且鲁西黄牛的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结果表明,鲁西并不是晚熟品种,公母牛性成熟均较早,生长发育也较迅速屠宰测定得出,其肉用性能可以和国外著名肉用品种媲美。而在 清道光年间的《东平州志》就有 “ 黄牛性驯而力强,其肉与乳皆为滋养品,皮与油、骨与角皆为工艺之原料 ” 的记载。 20 世纪三十年代鲁西南地区饲养的鲁西黄牛即以 “ 山东膘牛 ” 的美名出口日本及南洋诸国; 1979 年以来又恢复出口至港澳和东南亚、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数量颇大,深受欢迎。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食牛肉、食优质牛肉、食高档牛肉已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特征。同时,来华旅游观光的海外游人也逐年增加,对于高挡肉的消费需求很大。此外,出口,日本、港澳和东南亚、美国、欧洲各国的鲁西黄牛肉也在迅速增加。鲁西黄牛以其自身的特点,将来的发展必将成为日本黑牛,和韩国韩牛式的中国鲁西黄牛。

 

直播网媒体支持

中国家禽》《中国禽业导刊》 《饲料博览》 《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 《畜牧市场

——————————————————————————————————————————————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农业部兽医局
主办单位: 中国畜牧业协会
承展单位: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A座9层 中国畜牧业协会 邮编:100028
电 话:010-58677829 58677700 80628857(24小时) 传真:010-58677809
E-mail: xjh5@caaa.cn
程序、设计: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