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荟萃
展台欣赏
参展企业
参展产品
技术讲座
高端访问
展会须知
·
注意事项
·
讲座时间
·
展厅布局
·
统计数据
·
展会组织
·
展会详情
·
往届交易会
企业名称
企业展位号
企业省份
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会议纪要
2004-12-01 08:51:00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 人气: 1103
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于2004年11月17~18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在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兽医局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展单位与参展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参观者的积极配合,已圆满完成了本届交易会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就交易会的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规模大,水平高,充分展示了中国畜牧行业风采
(一)开幕仪式,隆重热烈
11月17日上午9点,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东广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30多个彩色气球带着对本次盛会良好祝愿的贺词条幅,在微风中飘荡;30多个直径达20米的巨型彩虹门及广场围栏上的彩色巨幅展板;展馆东门中央高悬着本届交易会的主题会标——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两侧分别悬挂着昭示中国畜牧业协会以举办行业盛会为畜牧及相关行业服务以及体现带动相关产业链有机契合为服务理念的两块10米×20米的巨幅彩绘,将整个广场装点的焕然一新,呈现出隆重的交易会场景。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陈伟生先生主持开幕式。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张喜武,农业部兽医局助理巡视员张弘,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站长于康震,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陈耀春,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区仲生、慎伟杰、吴伟雄、张振武、温志芬、江建常、姚民仆、赵黎明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车俊,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陈维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赵培根,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有,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畜牧局局长董卫星,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万清,合肥市委副书记汪庭干,合肥市人大副主任邓石如,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安列,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王明杰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区仲生先生致开幕词,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张喜武先生作重要讲话,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陈维席宣布“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开幕。
简短而热烈的开幕仪式后,有关领导和嘉宾在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沈广先生的陪同下进入展馆参观,在企业展台前与许多企业领导亲切交谈;并前往专门设在二楼的安徽展区参观,全面了解安徽畜牧及相关产业;随后到达交易会新闻中心接受专题采访。有关领导和嘉宾的高端宏论,丰富了本届交易会内容。
(二)规模大、水平高、秩序井然
1、参展企业数量多,层次高 本届交易会设置了特A展区、A展区、C区、D区、E和室外机械展区。参展企业达700余家,展出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参观者达6万余人次。其中超过150平方米的大型企业有40余家,这些企业均通过精心策划、聘请专业装饰公司搭建,充分体现企业形象、业务范围和发展趋势。特装企业数量之多、单位面积之大、装饰水平之高、范围之广,在我国畜牧行业展览交易会上尚属首次,同时参展大企业中涉及畜牧行业的种畜禽、畜禽养殖、动物保健品、饲料、畜牧机械、畜产品加工、优质畜禽产品等各个领域。一方面说明我国畜牧业发展速度之快和产业化水平之高,另一方面说明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这个宣传、展示平台。
2、国际化程度在加强 本届交易会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西班牙、丹麦、日本、新加坡、泰国等13个国家的30余个外国独资企业和近百家合资企业参加,且多数是具有国际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其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国际影响大。外商参展,为我国畜牧及相关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为增加我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将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盛会奠定了基础。
3、交易会秩序井然,企业文明参展。交易会期间,整个展馆内外参展企业展台前的参观者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拥挤、混乱现象。一方面体现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无立柱式全钢架结构的展馆设计优势,另一方面表明组委会与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密切配合。由于双方在服务理念上达成共识,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相互沟通与对接。对前来咨询的参展商和参观者态度诚恳,服务热情周到,遇事不推诿,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具体问题。从而保证了交易会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参展企业和与会者的普遍认同。
(三)服务到位,成效显著
中国畜牧业协会本着“参展商报名参展之日就是我们为企业服务、宣传的开始之时”这个原则,努力为参展企业在展前、展中、展后提供全程服务,以最大限度的回报参展企业。
1、全新的展区布局得到与会者充分肯定。利用展馆的资源与优势,设置了特A展区、A展区、C区、D区、E区和室外机械展区,并采取以省(区、市)为展区单元,便于各省(区、市)组团参展。一方面有利于展示各省(区、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整体实力与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便于参观者按照省区寻找自己的拜访目标;同时有利于相关组团单位按省区拍摄对比资料;便于相关决策者横向对比,寻找差距,在今后的产业发展规划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2、技术交流受到与会者的普遍欢迎。组委会在交易会期间安排了16场技术交流和专题讲座,讲座涉及畜牧及相关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内容通俗易懂,切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其中对“禽流感”等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相关探讨,使与会代表对技术交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互动式交流热烈而精彩,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3、网上现场直播获得业界一致好评。期间,开通“交易会直播网”,旨在满足参展企业、社会各界、国内外相关人士全面关注交易会的期望,及时了解交易会各种动态信息,随时将最有价值的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及国际同仁发布,让国内外人士在第一时间了解交易会参展企业最新动态。全程报道企业最新技术、产品、交易额及需求信息等,展示企业形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行业发展提供最优的服务。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完善本次交易会的各项服务工作。借助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为“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新闻中心”提供服务,以高端访问的宣传方式对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专家、企业家进行现场采访、现场录制节目、现场网上播放,使交易会成为行业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4、参展企业及展位超过往届。本届交易会之前虽有几个地方性交易会已先期召开,但基于历届全国畜牧业交易会的品牌优势和在畜牧及相关行业产生的亲和力,加之本届交易会的特色吸引力及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国内外畜牧及相关企业依然期待并看好本届交易会。据统计,参展企业与往届相比展位数超出20%以上,参展企业数量超出10%以上。
二、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自本届交易会筹备开始,得到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兽医局、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中国畜牧业协会以及安徽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方面加强指导与协调,对交易会的筹备及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
1、多方通力协作。农业部畜牧业司为支持本届交易会,将全国畜牧业形势分析会安排在合肥召开,丰富了本届会议内容,提升了会议层次;各省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密切配合,联络员努力工作为本届交易会的招展和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协会有关领导全力以赴,曾多次亲临合肥考察展馆设施及服务,与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及其畜牧局、合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商讨、协调代表住宿、交通、治安管理等有关事宜,为本届交易会如期顺利举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2、安徽积极配合。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及畜牧局,结合安徽畜牧及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在展馆二楼专门设立了安徽展区,并负责组织相关企业参展。经过认真组织、全面落实,前期筹备及招展工作进展顺利。
3、强化自身创新。协会领导在会前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全国各地大企业调研,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外展会,认真借鉴其他展会的成功经验,探讨办会模式的创新。
(二)承前启后,发挥优势
本届交易会承继了历届交易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发展中开拓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使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在继承与发展中,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各方面优势的充分发挥。
1、品牌优势。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已成为中国畜牧业行业内的品牌盛会、精品展会,在中国畜牧与相关行业及国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影响力大、可信度高、认知度强,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2、服务优势。协会始终坚持“高效、务实”的服务理念,以“参展商报名之日,就是我们服务开始之时”为准则,在展前、展中、展后为参展商提供高水准的全程配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超值服务回报参展企业。展前、展后利用网上展会为参展商宣传,展会期间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开创优良的展示、交流、洽谈、交易环境,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工作标准,为参展商提供了布展运输、展品进馆、展后撤展托运、联系票务等服务。
3、宣传优势。前期印刷交易会宣传册10万余册向业界赠送,扩大宣传;在国内外150个媒体、网站上强化宣传推广,全方位跟踪报道;为扩大展会在国内的影响力,印刷了10余万份参观门票,向全国各地畜牧及相关单位寄送。同时,在全国知名杂志中夹递;向国外相关企业及协会组织以英文形式发出邀请函。广泛而诚恳地邀请国内外商家,竭力为参展企业搭建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交易平台。
4、资源优势。中国畜牧业协会下设禽业、猪业、牛业、羊业、兔业、犬业、蜂业、草业、特种养殖业和兽医等10个分会,与全国各行业及地方相关组织与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目前,协会拥有1000余个团体会员和800多个人会员,同时积累了数万个畜牧业生产、贸易、信息企业的准确资料,这些客户是协会的资源,也是本届交易会的直接服务对象。因此,本次交易会的服务目标明确,服务受众广泛,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措施到位。
5、顺应市场需求。今年家禽业虽遭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但我国畜产品尤其是禽产品市场已复苏、畜牧生产全面恢复。此时,市场急需一个全国性、能为企业提供扩大交流、开拓市场机会的交易会。本届交易会设在安徽,毗邻江苏、河南、山东、湖北等养殖大省,交通便利。同时安徽亦是我国畜牧业大省、畜产品主产省和畜禽品种资源大省,其肉蛋奶总产量2003年名列全国十强,是安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省2003年畜牧业生产需要(消耗)饲料35亿元、兽药(疫苗)12亿元、畜牧机械(设备)1亿元。
6、精心打造特A展区。组委会本着充分展现中国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的辉煌业绩,展示各领域知名企业风采,进一步树立中国畜牧业品牌展会的目的。设置了特A展区,规定进入特A展区参展者,须是各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企业,展位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并在展位布置上做特别装饰。
当特A展区展位被客户全部认购后,仍有许多大企业在报名时强烈要求进入特A区。对此,组委会经过多方努力,及时将原划定的部分A区和B区展位重新调整为特A展区,使特A展区面积得以扩大,满足了规模化参展企业的需求。
7、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竞相亮相。位于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并互为业务关系的上、中、下游企业,纷纷在本次交易会上集体亮相。既显示出超强的专业化水准,又形成上下产业链契合配套,便于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的特点,受到广大参展企业的高度称赞。其中,相关设备生产企业要求同自己的大客户展位相邻;部分养殖企业要求组委会为其疫苗兽药供应商预留展位。组委会对客户这种需求极为关注,尽量为参与本次展览会的客商之间构建好合作关系,满足其业务洽谈及相关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8、展馆设施一流。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其建筑造型为大尺度优雅曲线上升的清晰几何形状,简洁流畅,气势恢宏,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展馆属纯钢架无立柱结构,设计合理、采光良好、设施先进、配套齐备、展位设置档次高,所有展位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从而使整个展区浑然一体没有死角,所有参展企业展位前观众参观机会均等,展示效果极好;服务意识强,服务措施得力;同时,展馆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合肥骆岗机场5公里,西距铁路西站8公里,紧邻206国道、312国道、合宁等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其功能齐全的综合配套服务,满足了参展企业的需求。
(三)筹备工作细致周密
本届交易会开始筹备,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连续多次派人到协会协助组委会工作,安徽省与合肥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对本次会议在安徽的召开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尤其是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省畜牧局等单位联合抽调专人、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具体分工,全力支持组委会的工作。会议期间,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相关人员与组委会就各项服务工作全面对接,并派专人协助,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了会议的正常秩序;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组委会在用车、有关代表接站,办公用电脑及实施网上现场直播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与组委会密切合作,使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未出现任何不安全事故和不良影响,参会代表普遍称赞。
1、招展策略到位。为确保招展及组织工作全面到位,主办单位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平等合作的方式,确立了各省(区、市)联络员,以协助组委会组织参展企业报名和收集材料、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2、媒体紧密配合。国内外畜牧行业近50家新闻媒体和80余个网站鼎力相助、全方位宣传报道了本届畜牧业交易会的筹备及进展情况,为交易会的召开做好了前期细致而周密的准备。
3、配套服务完善。本届交易会得到了安徽省与合肥市公安、消防、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宾馆、饭店及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四)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
本着展览国际化、品牌化、科技化、服务化的宗旨。为参展企业提供会前、会中、会后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得到了参展企业的一致认可。
1、会前宣传。针对禽流感疫情的袭击,协会在为相关参展企业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加大宣传与服务工作力度,协助企业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一是开通交易会网站。自企业报名开始便开展网上展会,为参展企业实施会前宣传。先后与80多个业内网站建立连接,使参展企业的合作伙伴、终端用户在会前通过浏览交易会网站,提前了解目标客户——参展企业。以便提前预约参展企业在会议期间的交流时间和业务洽谈事宜,有利于参展企业合理安排会议期间的各种活动。同时,为参展企业之间、参展企业与政府、专家构建一个交流平台,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在行业内反映良好。
二是与全国畜牧及相关行业50多家具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合作,以新闻报道和交互广告等形式,通过各新闻媒体不间断的宣传和对本届交易会筹备及进展情况的报道,为交易会的准备和参展企业拓宽宣传面。
三是组委会充分利用政府、事业单位以及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宣传本届交易会,扩大交易会的宣传面和影响力,提升交易会层次。
四是先后两次印发彩色宣传手册10多万册,发出两轮会议通知约10万余份。
五是在会前将参展企业的布展证、代表证等资料以特快专递及时送达,为参展企业按时布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会中宣传。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广泛参与现场报道的基础上,组委会加强了会中的宣传力度。
一是在协会设立的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开通网上现场直播,从不同角度报道参展企业,进行现场宣传。
二是利用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技术人员及设备提供的帮助,现场专设本届交易会新闻中心,对相关领导和嘉宾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增强现场宣传的互动性。
三是结合会刊宣传参展企业,在会刊上免费为参展企业刊登了企业简介、联络方式等。
四是同步制作了会刊光盘,将参展企业简介、产品介绍等信息资料编入光盘,与会刊同步免费发给参展单位、参会代表,为企业延伸宣传与服务。
3、会后宣传。协会为延伸服务链条,将交易会办成永不落幕的行业博览会,为本届交易会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
一是继续利用交易会网站为参展企业宣传,直至下届交易会开始,为企业提供长期服务。
二是将光盘等资料随会刊一并赠送给全国畜牧及相关行业行政、事业、企业、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和人员。
(五)庞大的媒体团队支持
组委会与相关新闻媒体密切合作,向媒体提供了新闻通稿。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电视台,中国畜牧业信息网、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中国牧业通讯杂志、中国禽业导刊、中国家禽、中国畜牧报、中国饲料杂志、饲料工业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供销商情·养殖快讯杂志、南方饲料杂志、河北畜牧兽医杂志、黑龙安徽畜牧兽医杂志,北方牧业报等数50余家相关媒体,在交易会期间,现场报道本届交易会盛况。
三、面临问题,亟待改进
本届交易会已圆满结束,全面总结,认真回顾,尚有一些不足与缺憾,某些方面与高效、务实、安全、品牌会议还有一定差距,亟待予以改进和完善。
1、继续强化服务意识,以优质的服务贯穿整个交易会的始终。
2、创新服务内容,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项目,尽量满足参展企业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参展单位和参观者满意。
3、进一步研究展位设计与布局,使参展者以低成本参展,最快、最有效地实施布展。
4、加强展览秩序的整顿,杜绝小商、小贩投机取巧混入会场,为参展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展览交易环境。
5、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与展览场馆合作探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卫措施,确保参会着人身财产安全。
6、探索交易会时间,丰富会议内容,提高会议实效。
7、关于2005年交易会,拟于2005年同期在畜牧业大省召开。
四、继往开来,不断创新
中国畜牧业协会将以本届交易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以便为今后举办相关会议,探讨更加全面的服务模式,提供完善、优质的服务,逐步完善交易会的功能,提升交易会的规格和档次,真正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国畜牧业会展之路。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寻求有效的途径,使我国畜牧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使畜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
本着为参展企业和行业发展负责的态度,协会力争通过举办交易会使参展企业、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各界共同受益,以实现我国畜牧及相关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多赢”。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北路55号B段4层 邮编100026
电话:010-65911643,65911892,65918833
E-mail:caaa@caaa.cn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汇通设计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