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农业机器人发展面临五大技术难点

原发表日期:2024-08-28来源:世界机器人大会服务平台 中国信息化周报

原发表日期:2024-08-28

来源:世界机器人大会服务平台 中国信息化周报

农业机器人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全球装机量达到360万台,而农业机器人的数量尚不足50万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业机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我国人力资源短缺、农业场景复杂、科技进步推动等因素决定了农业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一,人力资源短缺。随着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减少,农业生产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农业场景复杂。农业生产环境艰苦,依靠人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第三,科技进步推动。智能社会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带来新希望,必将推动农业机器人加速发展。

 

农业机器人作为一种特种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有较大区别。赵春江表示,农业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复杂环境下的感知不精准。农业场景的光照条件、遮挡、纹理、颜色变化等因素,使得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感知能力受限。第二,动态环境下的协调困难。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手、眼、脚、脑的协调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第三,末端执行器操作不灵巧。设计灵活的机械手成为农业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问题。第四,效率问题。机器人从识别定位到执行任务,过程耗时较长。如何提高效率,实现多臂协调作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机器人应用需要解决哪些核心关键技术?

 

“农业机器人主要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部分组成。目前,全球已研发出多种农业机器人,如种植、除草、施肥、采摘等。我国在无人农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赵春江说。

 

农业机器人分几类?每一类的农业机器人需要解决哪些核心关键技术,才能推动农业机器人大范围应用?赵春江认为,农业机器人分巡检机器人、施药施肥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剪枝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五类。每一类的农业机器人都需要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第一,巡检机器人,涉及导航、定位、目标识别、多数据融合等技术。第二,施药施肥机器人,需要解决目标识别、跟踪、控制、操作机构设计、路径规划等问题。第三,除草机器人。需要机器人识别苗与草,掌握行间与柱间除草技术。第四,剪枝机器人,需要点云配准、多传感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技术等技术的支持。第五,采摘机器人需要适应复杂结构、非结构化环境,实现精准采摘。

 

农业机器人发展展望

 

在赵春江看来,未来3—5年,专用农业机器人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技术突破将解决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协调等问题;未来5—20年,通用农业机器人将实现一机多用,多机协调作业,云边端将成为作业系统。

 

“未来,我们将加强农业机器人的创新,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实现自主、智能、共融、协作的目标。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涉及智能感知、决策控制、灵巧执行和自主移动等多个方面,最终集成一个高效的作业系统。” 赵春江总结说。